3月18日,江漢關廣場一場特別的起飛儀式吸引了全球目光——隨著天億通航eVTOL原型機緩緩升空,武漢首條商業化低空快線"天河-江城低空快線"進入申報沖刺階段。這條被譽為"空中地鐵"的航線計劃實現15分鐘天河機場至江漢關的極速通勤,標志著中國中部首個低空立體交通體系進入實操階段。
在發布會現場,一組震撼數據揭開武漢低空經濟的蓬勃脈動:當前全市已獲批24條專業化航線,日均超百架次的飛行頻次織就密集通航網絡。血液中心至同濟醫院的急救航線刷新救援時效,光谷網球中心至大悅城的物流專線則重新定義城市配送效率。更值得關注的是,武漢率先構建的"空天地一體化"指揮中樞,通過AI算法實現無人機集群調度,讓醫療物資、生鮮快遞在5G信號護航下精準投送。
"我們打造的不僅是飛行器跑道,更是低空數字基建。"武漢市都市產業集團負責人透露,占地1.2萬平方米的全國首個低空共享無人機示范區已在東湖高新區落成。在這里,美團、順豐等頭部企業的無人配送車與美團第五代無人機協同作業,日均完成超2000單智能配送,事故率降至0.03%以下。
政策紅利正在加速產業集聚。2024年出臺的《武漢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明確,對落戶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目前全市聚集150家低空經濟企業,形成涵蓋研發、制造、運營的全產業鏈條,2024年產業規模逼近40億元。在江岸區即將崛起的低空經濟專業樓宇,3年內將吸引20家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行業標桿孵化基地。
展望未來,武漢低空藍圖愈發清晰:2025年建成400套無人機智能機庫,覆蓋政務商務核心區;2030年實現千臺機庫市域全覆蓋,屆時無人機將成為城市毛細血管般的基礎設施。當eVTOL載人飛行器劃過長江主軸,當物流無人機穿梭于黃鶴樓群峰之間,這座"九省通衢"之城正以科技創新重塑城市競爭力,書寫低空經濟的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