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河湖巡查無人機智慧平臺通過無人機機組組網、AI實時診斷與自動派單的“技術鐵三角”,率先打造全域河湖無人機智慧巡查全覆蓋網絡,實現河湖管理。以往需要3天才能解決的河道漂浮物問題如今僅需1小時即可完成。
空基物聯:編織立體感知天網
多機庫不留盲區難點
全市范圍內布設61個機庫和2個移動基站,超百架次無人機組成龐大飛行網絡,覆蓋4372平方千米市域版圖,實現無人機全天候自主作業、多機庫并行執行任務和長河道續飛接力保障,巡查響應從人工手飛的“小時級”大幅縮短至“分鐘級”。
智能航線織密巡查網格
依托常州市“河湖一張圖”,制定航線規劃、驗證實飛場景和調優飛行參數,成功織就“河湖巡查網格”,精準覆蓋常州全境2354條河道及太湖、滆湖、長蕩湖三大湖泊,航線總里程突破5750千米,形成高密度、多層次的立體監控體系。
紅外成像識破隱形隱患
利用“可見光+熱紅外”協同巡查,采集水體紅外輻射轉化熱力譜圖,結合光譜分析生成可視化溫度場,即可智能標記疑似排水位點,有效破解隱蔽排口識別、夜間暗管偷排等盲點。
數字孿生:構建智慧治水大腦
AI識別+人工復核“雙重進化”
基于飛行監測數據積累,不斷優化算法模型,通過比對圖像識別與深度學習模型技術路徑,開發研究水污染識別、水環境評估、空間管控等四大類14項問題算法,實現河湖管理問題全覆蓋。依托“AI預審+人工復核”雙軌機制,開展系統初篩、人工核驗、專業復核的三級工作模式,積累河湖問題樣本,算法不斷迭代升級,逐步提高AI算法準確性。
數據池建立河湖檔案
集成飛行及時影像與實時監測數據,結合熱力圖、岸線情況等時空信息,實現時空維度數據積累,逐步構建起常州市河湖數字資產。
機制革新:重塑治理響應鏈條
自動派單交辦河湖問題
構建“全域感知—中樞治理—靶向推送”三級數據流轉體系,從層層轉辦到一鍵直達,系統自動匹配,同步觸發市、縣兩級河長辦聯動響應機制。依托常州河長制信息平臺與“河長云”APP雙端協同,實現從事件上報到整改處置的全流程處置,推動河湖管理從“人工接力”向“數字閉環”轉型。
系統上線以來,巡飛累計已超17000千米,發現并上報12種河道問題270個。
常州市通過技術創新,打破傳統人工巡河數量少、時間長、難度大、范圍小等局限,實現無人機遠程自動執飛、人工智能識別、問題自動推送的跨越式升級。未來,常州市將繼續構建“天空地水工”多維度監測體系,著力打造“河湖長+無人機+AI”新模式,全力推進智慧治水、數字治水。
來源:江蘇省水利廳公眾號
原標題:【常州:無人機“全域飛行網格員”上線——從“人追問題”到“問題找人”的智慧巡河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