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人心!這場于2022年10月下旬出發,歷時163天,行程6萬余海里的第39次南極科考任務圓滿完成!
圖源“央視新聞”
本次科考是我國第三次由“雪龍”號和“雪龍2”號共同開展“雙龍探極”,也是飛馬機器人繼36、38次南極科考任務后,第三次參加“雙龍探極”科考任務。
在第39次南極科考任務中,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全球變化與極地研究所、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四家單位攜飛馬智能航測/遙感/巡檢/應急系統V10、V500、D500、D2000S及SLAM100等多款“空地一體化”產品出征南極。
為更加高效地完成科學考察任務,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全球變化與極地研究所團隊積極應對困難,此次科考攜帶了飛馬智能航測/遙感/巡檢/應急系統D2000S和D500開展科考航測任務。通過使用無人機,技術人員可以在雪地車車廂、生活艙內規劃作業航線、執行作業任務,不必在戶外長期值守,切實提高了航測效率,幫助團隊圓滿完成南極內陸“東南極冰氣相互作用觀測與模擬研究”與“南極內陸大氣環境觀測技術試驗”兩個核心考察任務。
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的劉沼輝表示,他們利用南極天氣窗口期、在冰蓋冰雪環境中航測期間,V10憑借其長航時、高抗風性能及大范圍數據獲取能力極大解決了極端環境下的測繪痛點。此次科考,V10共計飛行10架次、總作業時長近20小時、累計作業面積達180平方千米,這也是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首次突破100平方千米作業面積。同時,此次南極“新兵”V500也有不俗表現,共計飛行近七小時,累計作業面積近40平方千米,這也是該機型首次在南極航飛執行測繪任務。此外,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技術人員還配合使用D2000S和SLAM100,對三維目標物進行精細化測量。
科考期間,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楊元德教授首次攜飛馬智能航測/遙感系統V1000出征南極,主要執行中山站冰川變化監測、中山站國產載荷航空驗證、南大洋地球物理觀測等考察任務。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在南極航測期間,就冰蓋/冰架變化監測與全球變暖相關研究開展航空攝影測量,利用V1000在達爾克冰川(Dalk Glacier)進行了飛行,為南極冰蓋等相關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