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天和地面之間,低空經濟是一個正在崛起的萬億級產業。廣州市天河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推動未來產業“立”起來,以重點細分領域為突破,前瞻發展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加快落子布局,搶占發展先機。
在天河,隱藏著一支“天空之隊”,他們依托天河的創新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已在細分市場搶占先機。在無人機載荷細分賽道,來自天河區的企業——廣州成至智能機器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期《天河人才故事》將走進廣州成至智能機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廖科文,聽聽他的故事。
今年3月,廣州率先實現了“空中汽車”的飛行試驗,這為廣州打造“天空之城”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廣州成至智能機器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廖科文卻認為,在低空經濟方面,載人機產生的價值只能占到較低的比例,“我認為無人機未來將占領低空經濟80%以上的市場。”
成至智能作為在天河成長起來的無人機行業知名企業,也是最早聚焦無人機任務載荷研制的企業。2016年,作為大疆一級代理商和無人機發燒友的廖科文,敏銳的捕捉到無人機應用場景中仍有需求未被滿足,決心踏上自主研發之路。
兩年后,他帶著幾個剛畢業不久大專生,首創無人機數字語音廣播系統,又一個兩年后,成至跨越“聲、光、電”領域,為應用而生的產品相繼面世:集成長焦高清紅外熱成像相機、有效探照距離可達200米的無人機云臺探照燈、有效揚聲距離可達500米的無人機數字語音系統、最遠揚聲距離超過1000米的強聲驅散器等等,這些產品相繼用于警用、救援、電力、環保、消防、宣傳、邊防及海事領域。
因為成至智能精準抓住客戶需求,給無人機行業提供了強鏈和補鏈的作用,極大地拓展了無人機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僅兩年時間,成至智能就從一家初創企業,迅速蛻變成擁有近百項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等知識產權的行業知名企業,自主研發的無人機任務載荷產品性能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因為長期專注在無人機載荷領域,廖科文認為這個領域市場仍有無限潛力:“無人機對有人機的替代作用日趨明顯,未來,低空經濟發展的主力還是要靠無人機。而在由無人機的應用場景所產生的價值中,有40%左右來自航空攝影與測量方面,也就是現在廣泛應用的無人機航拍、測繪以及巡線、巡檢等等,另外40%則來自社會治理方面,例如公安、邊防、海防、消防、應急救援、城市管理、甚至軍用,其他的農業、林業等等能占到20%。”
在天河區應急管理局的指導下,成至智能在2021年發起成立了天河區成至無人機應急救援中心,這是廣州市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孵化基地孵化出的第一支公益性應急救援隊伍。救援隊有20多人,全年365天24小時值班備勤,在接到指令后半小時就能整裝出發。2023年7月20日,廣州市無人機應急救援中心成立,系廣州市應急管理局會同天河區政府依托成至智能建設無人機應急救援中心,進一步壯大廣州市航空救援力量,提高災害事故的緊急反應能力。
對于“低空經濟”四個字首次被寫入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廖科文表示非常激動和期待。他認為,低空經濟發展到現在,中國會越來越有優勢。
同時,廖科文也期望通過政府對低空經濟的關注,能讓更多的投資機構注意到無人機產業的各個細分賽道,能為行業帶來更多的投融資機會,以資本的力量加速行業的正向發展。
據了解,作為廣東最具創新顯示度的區域之一,天河人才集聚、技術集聚、載體集聚,是創新資源高密度集聚核心區。數據顯示,天河區2023年“獨角獸”“未來獨角獸”“種子獨角獸”企業45家,占全市超兩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全區GDP比重已達29%。天河區在低空經濟領域還擁有1家獲科技部批復成立的研究中心、8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今年,天河將借助打造2112現代都市工業園契機,釋放土地紅利。用好相關優惠政策,引進具有牽引力、帶動性的低空經濟產業項目落戶,引導天河區現存有增資擴產需求的低空經濟企業進駐,推動天河區低空經濟捷足先“飛”。